家长去世时,孩子可能会有天崩地裂的感觉。害怕、痛苦、畏惧……但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悲痛之情。虽然表现方式和大人不同,但他们的悲伤、绝望、负罪感不亚于大人。听到悲痛消息的瞬间,孩子可能因不知所措,出现肚子疼、喘不上气、不能入睡的症状,或者安静地走到自己的房间若无其事地玩,或者把这种悲伤表现为问题行为,动不动发火,惹是生非。这也是孩子战胜悲伤,和悲伤抗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。
">
作者:admin人气:0更新:2024-03-25 11:36:07
家长去世时,孩子可能会有天崩地裂的感觉。害怕、痛苦、畏惧……但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悲痛之情。虽然表现方式和大人不同,但他们的悲伤、绝望、负罪感不亚于大人。听到悲痛消息的瞬间,孩子可能因不知所措,出现肚子疼、喘不上气、不能入睡的症状,或者安静地走到自己的房间若无其事地玩,或者把这种悲伤表现为问题行为,动不动发火,惹是生非。这也是孩子战胜悲伤,和悲伤抗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。
家长经常犯的错误之一是,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失去家长时的悲痛情绪。如果孩子的悲痛表现不同于大人,他们就认为孩子不悲伤。所以,家长经常降低标准评价孩子的感情或想法。有些大人经常说:“四岁的小孩,知道什么呀?他能理解吗?”“才九岁,能克服吗?”
如果想帮助孩子战胜和克服失去家长时的悲痛情绪,首先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和想法。四岁孩子表达悲痛情绪的方式和四十岁成人的表达方式肯定不一样。家长去世时,四岁的孩子,只知道发生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,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。如果家长不及时掌握孩子的心态,不祥的预感会长时间地笼罩孩子。
九岁的孩子失去一方家长时,表面上看起来比另一方家长坚强得多。家长去世不几天,孩子就会蹦蹦跳跳地在外面玩,就像另一方家长结束葬礼后,回单位上班一样,小孩子也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。小孩子回到日常生活,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战胜了悲伤。
和孩子谈论死亡时,家长最担心的,一是能不能给孩子明智答案,二是能不能完全改变孩子状态。所以,家长和孩子谈话时,考虑的不是孩子的感受或心情,而是家长怎样才能做出更像大人的行为举止。其实,当整个家庭笼罩在悲伤氛围的时候,并不强求家长的表现比孩子明智和理智。
孩子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,家长就应该考虑以下两点。
第一,说明这个问题对孩子很重要。
第二,孩子自己很难协调这个问题。所以,每次孩子提问的时候,家长应该明确地、简单地进行说明。
对失去一方家长的孩子,最重要的是让他坚信,另一方家长会一如既往地爱着他、守护他。
和孩子进行交流也有一定帮助。但这里强调的是,进行交流时,并非要求家长一方充当智者的角色,只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可以。比如,妈妈说:“自从你爸爸去世,我每天都要以泪洗面。”妈妈只是向孩子表达对爸爸的感情而已,并不是想利用某种手段、技巧,窥探孩子的感情。
稍大一点的孩子,经历悲痛之后,喜欢独处。这是孩子通过暂时脱离家庭成员,整理心绪,以此战胜悲痛的方式。
深爱自己的家长去世后,孩子们渴望找到替代品,每每看到替代品,就像看到去世的家长。有的家长怕孩子走不出对去世家长的思念,把有关的物品烧光或处理掉,这是不正确的做法。当孩子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物品时,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份心情。
Copyright 西安桑拿论坛 Rights Reserved.